当前位置:首页 活动报道

老专家孙学东谈努力发挥“银发力量”

来源:本站 点击:130 时间:2025-06-05

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0月9日(重阳节前)给“银龄行动”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(简称《回信》)给全国老年人巨大的鼓舞。本人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多遍,也写过体会与感想。现在重温这封《回信》,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
一、《回信》是对老年群体在新中国建设中作用的充分肯定

  《回信》指出“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”,这是对老年群体的最大尊重与鼓舞,是对他们为新中国站起来、富起来与强起来所发挥作用与贡献的总结与肯定。

我国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3.1亿左右,约占总人口22%。他们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与成长起来的老一代人,在不同的岗位上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可爱的祖国。他们中有工人,为中国工业现代化贡献了力量;他们中有农民 ,为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忘我劳动一辈子;他们中有军人,为祖国的解放与中国国防强大贡献了热血与力量;他们中有科技工作者,为祖国上天入地及深海探测贡献了智慧与力量。

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,用上述13个字对老年群体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历史性概括与总结。社会上普遍认为“家有老,是个宝”。习近平总书记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领袖,对老年群体的关爱就是他为人师表,家国情怀的体现。

二、《回信》给老年群体指出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与奋斗目标

   《回信》指出“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、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,既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,又要老有所为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群体的殷殷嘱托与殷切希望。

   其一是殷殷嘱托,要求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,在心理方面做到“老骥伏枥”志在千里,不迷失方向;在身体方面要保持“老当益壮”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  其二是殷切希望,“既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,又要老有所为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《回信》中对老年群体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重点要求做到3个字“养、乐、为”。这是对老年群体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哲学思维。“养”“乐”是老年人的基本需要,“为”是党与国家对老年人更高要求与希望,也是广大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。

   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中科技大学101岁的崔崑教授就是老年群体的典型代表,百岁高龄还辛勤耕耘在自己的学术领域——被称为“101岁钢铁院士”,计划几年后出版第四版《钢的成分、组织与性能》巨著。崔院士是践行习总书记号召的典型代表,是老年群体的楷模!

图片

三、我将以《回信》精神指导后半生——发挥“银发力量”

   本人出生于1942年,是党与国家培养我成人与成才,前半生曾在山区为贫下中农服务(恩施地区),研究生毕业后在教学科研与临床上工作直到退休,始终跟党走,为国效力。

图片

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《回信》倍感亲切,更受鼓舞。从内心里感谢党的关怀与关爱。近期,国家19部门联合发文,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,此文件包括六大部分,12条政策措施,是政府为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给“银龄行动”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的具体政策法规,更是对老年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动员与鞭策,是鼓励老年群体过好“第二个春天”的纲领。

图片

社会在发展,人类在进步,时代在前进。处于习近平新时代的老年人要积极响应党与国家号召,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,与祖国的建设及发展同频共振。我是一名退休的医学工作者,决心在后半生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余光与余热。

近几年根据中国老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文件——《关于开展2024年“中国老科协报告团”活动的通知》及省老科协——《关于开展2023年湖北省老科协“银龄科学报告团”活动的通知》精神,主动到基层与社区进行健康科普讲座十余场次,为“健康中国”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志愿者活动是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佳方式,本人深深体会到,只要自己为社会作出奉献,社会是不会忘记的。如疫情期间本人获得武汉市“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”称号;2024年被华中科技大学评为“老有所为贡献奖”。

历史只能说明过去,将来的路要靠自己走,我决心以习近平总书记《回信》精神指导后半生——发挥“银发力量”。为祖国建设与社会发展终身奋斗!

孙学东(华科大同济医学院)

  2025.06.03